文字发展论坛,是由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学界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打造的以汉字与中华文明研究为核心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至今已经举办了9届,成为了中国文字研究领域一个有着广泛影响的学术品牌,为推动和深化中国文字的研究,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中华文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第八届文字发展论坛召开之后,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殷墟考察。他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本届文字发展论坛的召开,又逢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5周年,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与研究120周年贺信精神,以及总书记在安阳殷墟考察时的指示精神,我们进一步深刻体会到,作为从事中国文字与文明研究的学者、作为传承传播汉字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博物馆的建设者,我们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11月6日——11月8日,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黄德宽先生、黄天树先生、刘钊先生、冯胜君先生还有我本人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为大会发来贺信。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旨在从古典文明的研究视域出发,回溯人类思想之源、发掘人类文明传统,为解决现代世界问题提供智慧启示,更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旨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甲骨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的总体精神是十分契合的。在分论坛的大会报告中,黄德宽先生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古典学”的学科内涵,认为中国古典学应以先秦时期元典性文献和上古文明为主要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并提出了中国古典学构建的三个维度,即文字、文本、文化,强调了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对于构建中国古典学的基础性作用。这一观点,也正好诠释了文字发展论坛的核心要义。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数字技术在文字研究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彰显了既注重文字、文明的探源,又具有现代意识的学术精神。大会共有50余位专家与会、30余位专家发表了学术报告,涉及甲骨学、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人工智能,以及中外文化比较等多个领域,可谓群英荟萃,精彩纷呈,时间虽短,但内容实,层次高,学术问题前沿,报告成果丰硕。
论坛上午发言的7位先生,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奉献了高水平的大会报告。有对具体文字的深入考辨,如刘钊先生的《说“”字》、陈伟武先生的《读清华简<参不韦>零札》,于个案研究中见真功夫;有对甲骨文构形特点的的揭示,如黄天树先生的《甲骨文的形谱和声谱》,深化了对汉字“形声相益”构形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对新文字材料的发现与整理,如徐在国先生的《谈新发现的战国陶文》,为我们的汉字研究开拓垦了新的空间;有对考古器物与古汉字构形的相互参证,如袁广阔先生的《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国早期文字书写时代》和杜金鹏先生的《说䌺琅——殷商玉器名实考之三》,为汉字探源和器物考证带来了新思路,还有中外文明互鉴的,如阿列霞女士的《大事纪年与王名表谱:能否比较中国晚商时期与古埃及早王朝时期的文字材料》,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这些报告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材料和方法相比证,我听了之后收获满满,受益良多。
论坛下午的各组研讨,我们可以感受到各组会场的热烈氛围。其中第一小组主要聚焦于持续发力的甲骨文字形研究、甲骨卜辞的辞例、卜辞文献的整理及其史学与文化学价值研究,以及带有浓厚现代气息的甲骨文与古文字相关智能化技术研究,第二小组研究的范围相对广泛,包括春秋战国及秦汉文字材料及出土文献,殷商文化与殷墟考古,汉字理论的变革与展望等重要话题。两组的讨论与上午的大会报告一起,体现了宏阔的学术视野和高站位的理论建构意识,共同诠释了“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数字技术在文字研究中的应用”这一论坛的主题,共同铸就了本次论坛的圆满成功。在此向提供这次学术盛宴的各位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次论坛安阳市委市政府和中国文字博物馆的领导高度重视,充分显示了安阳市领导将中国文字博物馆打造为中华文明新地标的信心和决心,在此特别向安阳市领导、博物馆领导,以及参与主办协办的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获得本届论文奖的青年学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九”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寓意,意味着长久、永恒,衷心祝愿各位专家学者学术之树常青,祝文字发展论坛发挥持久的学术影响,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永恒的精神力量。
我们相约第十届文字发展论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