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研究 | 学术活动
馆藏文物鉴赏(3)|爰斝
爰斝,1984年11月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戚家庄东269号商代墓葬。通高34.7厘米、口径19.9厘米、腹径14厘米,重2.85公斤。该斝侈口,尖唇,口沿上有一对伞形柱,束颈,腹部外鼓近直,底部近平,三棱形足外撇,兽首鋬,兽耳高耸。柱顶饰圆涡纹,中部有两周凸弦纹,下端有凹弦纹两周及圆涡纹;颈部饰有两两相对凤鸟纹3组,每组凤鸟纹中间以兽面相隔;腹部饰有两组夔龙纹,有云雷纹衬地,龙口微张,圆目,“几”形耳;鋬上有一兽头,兽双角竖起,两圆目微睁,嘴唇上翘。口沿内壁铸有一铭文“爰”字,阴文。整体造型古朴美观,对研究“爰”族墓葬及“爰”族族属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爰”字铭文甲骨文“斝”字斝,盛酒器、礼器,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来,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无流,有鋬。斝的形制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有的有盖,有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裆袋状几种;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底有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一般来说,商早期斝多为平底、空锥形足或较瘦的袋状足,胎体轻薄,纹饰简单,一般只有一层花纹。商中期至西周早期,斝多为圆底或肥圆的 袋状腹,柱形足,器体厚重,花纹繁缉, 常用蕉叶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装饰,有的以云雷纹做地,其上饰有多层花纹。斝的名称并非自铭,是宋代金石学家考订而来的。近代学者罗振玉、王国维根据甲骨文资料考证其定名为斝,并认为文献中的饮酒器“散”字,就是“斝”字的误称,现在被广为沿用。然而从考古资料来看,西周早期以后,斝这类器物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与《周礼》《仪礼》等主要记载西周礼仪职官的文献常见“斝”之名相违背,况且这些被考订为斝的铜器,一般体量都较大,不宜作为饮酒之用。故而斝之形名关系还有待今后的资料作进一步的考证。 关于斝的用途,据文献记载,斝是盛酒以进行祼礼(以酒浇地,祭奠祖先)的用具。《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明确记载斝为祼礼所用。据出土资料来看,有不少斝外底多有烟炱痕,内有白色水锈。结合斝的三足多为中空的形态,便于受热,故而推定其兼具温酒的功能。
日期:[ 2020-03-24 ] 阅读:4980
馆藏文物鉴赏(2)|贾伯壶
青铜器在文字数千年的发展中作为一个重要载体出现。其中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最为精美。我馆馆藏贾伯壶保存最完好,是西周晚期青铜重器之一。 贾伯壶整体线条流畅优美,纹饰华丽,连盖通高48厘米,身高40.5厘米,腹径30厘米。壶横切面为圆角方形。壶身平口,鼓腹,上有田字形扉棱,腹身平滑。壶颈两侧附有龙形兽首环耳,颈部铸有一周回首垂冠凤鸟纹。壶盖敛口为子口捉手器。盖束腰处顶部外有S型双龙纹,周边环绕雕饰无目切曲纹。器型完整,造型、花纹粗犷,壶耳造型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那么,贾伯壶的铭文内容研究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在贾伯壶的盖榫一侧铸有铭文八行三十三字,铭文内容记述了某年二月,贾伯为要嫁往世阝国的长女铸造铜壶一对,用于祭祀祖先神灵和祈求万寿之用。关于贾国的历史,传世的文献资料并不丰富。《左传》有关贾国的资料只有两条,一是鲁桓公九年贾伯参与伐曲沃的战争,二是鲁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娶于贾,至于贾国的始封与灭亡,先秦文献并没有记载,而在《左传·桓公九年》中所提到的虢、芮、梁、荀、贾五国,皆是西周分封的地方诸侯,随着考古发掘事业的发展,其余四个诸侯国均有青铜器的发现,并获得了二重证据的确立。而贾国所作之器,以往著录只有山西出土的贾子匜和山东出土的贾孙叔子字犀盘。因此以往学者普遍认为“贾子”就是贾国的国君。贾伯壶上的铭文内容证实了贾国的国君是《左传》中所记载的“贾伯”,贾国是等级更高的伯国而不是子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古代封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日期:[ 2020-03-24 ] 阅读:6298
馆藏文物鉴赏(1)|息鼎
鼎作为古代烹煮肉食所使用的器皿,后来逐渐成为国家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形成了十分严格的用鼎制度,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是青铜文化的代表。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的这件商“息”铜鼎,1979年出土于河南罗山县蟒张乡天湖村,通高26.7厘米,口径17.63厘米,腹深8.6厘米,为一级文物。该鼎造型为鬲鼎,侈口,宽沿方唇,口沿上一对立耳,鼓腹分档,三柱足。整个器物全身饰云雷纹填地的兽面纹,两侧有倒置的夔龙纹。造型精美,兽面威严,夔龙活泼,是商代晚期精美器物。该鼎内壁一侧铸有一字铭文:息。息字上部像鼻子的样子,下部三个竖直的笔画似为鼻中呼出的气流。所以,息字的本义为气息,引申出连绵不绝,停止、熄灭的意思。“息”是一个古代的诸侯国。但关于息国的历史,除了古代美女“息夫人”的传奇故事和息侯伐郑自取其辱的故事之外,我们却知之甚少。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河南罗山县莽张镇境内发掘了25座商周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青铜礼器和玉器,其中带“息”字铭文的有29件,如乙息觚、息伯卣、息戈、息爵等等,并在一座墓葬中出土了象征国家权力的重器“息”鼎,从而断定这里为息国墓地,曾属于商代息国的势力范围,为研究商代“息”族和“息”国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日期:[ 2020-03-24 ] 阅读:5897
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助力打造“中华字都”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明确博物馆的发展定位和工作重心,探索博物馆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5月13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研讨会”在徽文馆会议中心举行。安阳市政府副市长常慧芹,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陈成军,国家语委汉字文明中心主任、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运富,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委会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专家组专家、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研究员孙英民,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国英,河南博物院院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马萧林,山东大学博物馆馆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专家组成员李耀申,首都博物馆副馆长杨文英,南京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数字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博物馆建筑空间与新技术专委会秘书长张小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故宫博物院故宫学校校长程同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周晓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谢明文,南开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张婧文,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王子杨,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刘纪献,馆副馆长魏文萃,馆副馆长段艳琴以及中国文字博物馆领导干部,各科室骨干力量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主持。常慧芹在研讨会上致辞,她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中华字都”安阳的重要标识和文化名片,所承担的历史文化责任对文字、文化、文明的传承发展意义重大。我市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继续聚焦打造“中华字都”,鼎力支持博物馆运行发展,进一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刘纪献在研讨会上介绍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14年来的运行发展情况。他表示,迎来新机遇,面对新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踏上新征程,应对新挑战,我们也深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发展进程中仍存在许多短板弱项。为此,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恳请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出谋划策,共同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与会专家以“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为主题,就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和全面建设完成后的工作重心与业务拓展等方面发表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通过融合创新,促进中国文字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路径与对策。最后,黄德宽作总结发言时指出,各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带着感情、责任和情怀发表了对中国文字博物馆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这份情怀是传承汉字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体现。会议内涵丰富,站位高远,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带来了新的视野,为推动中国文字博物馆科学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发展适逢其时,我们将勇担使命,把握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做出积极地贡献。
日期:[ 2023-05-13 ] 阅读:4180
第八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将于8月4日在京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贺信精神,树牢文化自信,扩大研究成果,壮大研究队伍,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第八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 将于2022年8月4日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省文字学会、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协办。本届论坛以“甲骨文等古文字及新出土文献研究”为主题,以促进文字学与考古学互动融合、推进学术成果的普及转化为基本定位之一,将云集甲骨学、文字学、考古学、简帛学、文博研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70余人,围绕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与秦汉简帛、古文字与人工智能等多个专题进行深入研讨。论坛会议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达到为文字文化爱好者了解和学习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便利条件。“中国文字发展论坛”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创办的文字文化研究交流平台,旨在通过汇聚国内外的文字学专家,促进历代中国文字的研究和交流,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目前,“中国文字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7届,汇集海内外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书法领域的30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就我国当前文字、文化领域前沿课题进行了研讨,发表论文300余篇,整理出版论文集7部,并通过有奖征文等形式为青年学者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促进了文字研究与文化传播,在扩大中国文字研究影响力的同时不断推动学术研究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中国文字博物馆希望通过举办中国文字发展论坛,打造一个专题研究中国各民族文字、文字历史、文字文明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历代中国文字的研究和交流,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文字文化贡献力量。
日期:[ 2022-07-28 ] 阅读:8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