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博讲坛”开讲了!!!
“字博讲坛”的前身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专家大讲堂”,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性的汉字文化普及窗口。
升级后的“字博讲坛”,每年将邀请2-3位知名专家,讲座内容更贴近大众,符合大众认知。
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王立军教授,讲授《汉字的取像法则与中国古代的天人观》,请大家抓紧时间报名吧~~
《说文•叙》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孔颖达疏:“近取诸身者,若耳目鼻口之属是也。远取诸物者,若雷风山泽之类是也。举远近则万事在其中矣。”虽然《说文》描述的对象是八卦,但这里所说“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两大原则,也正是早期汉字构形的取像法则。
说文解字古籍善本内页图示(图片转自网络)
汉字早期的取像法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观念。比如天人观这一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就在汉字构形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从先秦时期开始,对天人关系的相关论述就已蔚为大观。而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则蕴含着更为古老的造字时代的天人观念,早期先民的这些朴素认识,是后世成体系的哲学思想的早期渊源。从古文字构形的角度梳理天人关系的发展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早期状况和发展脉络,更好地理解汉字与中国古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