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元宵节前一天,正逢立春。中国文字博物馆里游人如织,好不热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台上老师热情满满。
“正月十五元宵节!”台下的小朋友立刻一呼百应。
上午,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新年第一场主题活动正在进行。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活跃节日气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推出“我与传统文化同在——不一样的元宵节”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包括学习元宵节汉字演变、了解元宵节起源发展、各地不同的习俗和动手制作元宵等,上午和下午分别开展两场主题活动。
活动中,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元宵节的由来,讲解了“元”“宵”二字的意思以及元宵节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有哪个小朋友知道元宵节的习俗呀?”老师提问。
“打灯笼!”“猜灯谜!”“吃元宵、赏花灯!”孩子们轮流回答。
随后,活动进入智力抢答环节——猜灯谜。谜题不简单,大家纷纷开动脑筋,猜对了不少,有孩子笑称“太烧脑了”。
最后小朋友们和家长一起制作汤圆。糯米面粉怎么和?加多少水?怎么把黑芝麻馅裹进面里?......刚开始,看着眼前的材料,不少第一次做汤圆的家庭“手足无措”。在老师的示范下,大家动手尝试制作。只见家长和孩子分工协作,大人负责和面、包馅儿,小孩负责捏馅儿、搓团,不一会儿,各种形态不一的汤圆将现场,气氛推到高潮。
“这是我第一次做汤圆,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吃的汤圆不是单纯的食物,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安阳市祥宇小学三年级学生邱雅萱边搓汤圆边说。
为传承汉字文化,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甲骨学堂打造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亲子互动活动,让大朋友和小朋友更加了解并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责任。下一步中国文字博物馆会继续立足汉字与文化,打造更多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的主题活动,为安阳打造“文字之都”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