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研究 | 学术活动

馆藏文物鉴赏(3)|爰斝

[ 2020-03-24 ] 阅读:6134

调整大小 1


爰斝,1984年11月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戚家庄东269号商代墓葬。通高34.7厘米、口径19.9厘米、腹径14厘米,重2.85公斤。该斝侈口,尖唇,口沿上有一对伞形柱,束颈,腹部外鼓近直,底部近平,三棱形足外撇,兽首鋬,兽耳高耸。柱顶饰圆涡纹,中部有两周凸弦纹,下端有凹弦纹两周及圆涡纹;颈部饰有两两相对凤鸟纹3组,每组凤鸟纹中间以兽面相隔;腹部饰有两组夔龙纹,有云雷纹衬地,龙口微张,圆目,“几”形耳;鋬上有一兽头,兽双角竖起,两圆目微睁,嘴唇上翘。口沿内壁铸有一铭文“爰”字,阴文。整体造型古朴美观,对研究“爰”族墓葬及“爰”族族属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调整大小 2

“爰”字铭文

3

甲骨文“斝”字


斝,盛酒器、礼器,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来,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无流,有鋬。斝的形制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有的有盖,有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裆袋状几种;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底有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一般来说,商早期斝多为平底、空锥形足或较瘦的袋状足,胎体轻薄,纹饰简单,一般只有一层花纹。商中期至西周早期,斝多为圆底或肥圆的 袋状腹,柱形足,器体厚重,花纹繁缉, 常用蕉叶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装饰,有的以云雷纹做地,其上饰有多层花纹。

斝的名称并非自铭,是宋代金石学家考订而来的。近代学者罗振玉、王国维根据甲骨文资料考证其定名为斝,并认为文献中的饮酒器“散”字,就是“斝”字的误称,现在被广为沿用。然而从考古资料来看,西周早期以后,斝这类器物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与《周礼》《仪礼》等主要记载西周礼仪职官的文献常见“斝”之名相违背,况且这些被考订为斝的铜器,一般体量都较大,不宜作为饮酒之用。故而斝之形名关系还有待今后的资料作进一步的考证。 
关于斝的用途,据文献记载,斝是盛酒以进行祼礼(以酒浇地,祭奠祖先)的用具。《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明确记载斝为祼礼所用。据出土资料来看,有不少斝外底多有烟炱痕,内有白色水锈。结合斝的三足多为中空的形态,便于受热,故而推定其兼具温酒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