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字博先锋 | 文明创建
深化结对共建 共筑平安发展 ——中国文字博物馆赴汤阴县瓦岗镇辛庄村开展平安建设调研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平安建设工作,11月20日下午,我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带队一行7人,前往我馆平安建设工作基层联系点——汤阴县瓦岗镇辛庄村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在辛庄村村委会召开平安建设结对共建座谈会宁红亮一行在辛庄村村委会召开了平安建设结对共建座谈会,与乡镇和村两委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辛庄村粮食种植、村民收入、治安防控、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共同探讨了村平安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目前工作中存在困难,并就下一步如何开展共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随后,宁红亮一行深入脱贫户家中进行面对面交流,特别关注了解脱贫户的生活情况、家庭收入、子女教育问题等,鼓励他们利用好政府的帮扶政策,增加家庭收入,同时表示我馆将继续加强与辛庄村联系,助力乡村振兴稳步前行。宁红亮一行深入脱贫户家中调研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向村民讲解消防知识此外,我馆在辛庄村开展了平安建设宣传活动。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向村民们发放了平安建设及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页,在群众集中的街道开展了消防知识宣讲活动,努力提高村民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知晓率,营造人人参与平安建设、支持平安建设的浓厚氛围。
日期:[ 2024-11-21 ] 阅读:322
在高质量发展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对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在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洞悉社会发展形势之变,以高质量发展托起人民的美好生活。  一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制定大政方针、部署重要决策和综合施策时,始终坚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利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题中之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现实的人及人的现实活动,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全部历史也不过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成为需要而作准备的历史(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剧作者”,是历史的真正主体。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明确指出,“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进行战斗”。在他们看来,人民群众“必然在历史上有些什么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主体论基本原则、根本立场的具体体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继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本思想。古代先贤提出“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民惟邦本”等论断,要求“施仁政”“行王道”“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主张统治阶级“保民”“安民”“恤民”“济民”“养民”“惠民”“利民”“裕民”“富民”等,建立一个“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这种重民本的文化特质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活水源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根本追求。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初心使命,前仆后继地为维护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革命年代,党提出“为人民服务”,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党的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成为我们党的宗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邓小平同志强调:“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实践中,党领导人民群众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二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高质量发展的导向。  从需求方看,人民美好生活之需牵引高质量发展。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当前,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产生了更加个性化、多样化、高层次的需求,对公平、正义、法治、生态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人民群众的需要集中体现在美好生活层面,发展必须更加关注“好不好”“优不优”“精不精”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从供给方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倒逼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因此,必须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供需协调平衡的阶段迈进。可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更好的日子”要靠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筑牢人民幸福安康的现实保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精准对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高质量发展托起人民美好生活就是从供给方发力提升供给能力、供给质量,以破解供需结构性错位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社会供需平衡也就成为以高质量发展托起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要求我们完善供给体系,优化存量资源供给,增加优质增量供给,强化供给质量,提高社会供给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适配性;优化供给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增强社会供给效率,更灵活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供给能力,推动社会供给从依赖要素驱动、资源规模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不断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和环境效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科技对社会供给的贡献率,释放供给潜能。  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科技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高质量发展托起人民美好生活离不开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这就要求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具体来说,高质量发展要使科技面向人民重大需求,攻克重大疾病治疗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全面增强科技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支撑能力;使科技突破及时转化为民生福祉,完善科研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品和服务开发的通道,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切实提升科技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应用水平;使科技成果实现由全体人民共享,发展低成本、远程科技民生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消除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科技资源鸿沟,加大公共科技服务供给,努力实现科技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服务均等化。  在推动协调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一定意义上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全体人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要求。这就要求增强发展的整体协调性,让全体人民在社会全面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社会经济结构内部不同产业部门的协调发展,坚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防止脱实向虚,确保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平衡发展,既要扶植弱势产业,补齐发展短板,又要巩固和厚植发展优势,建立健全自主、安全、可控、高效的产业链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社会经济的国土空间布局,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立足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和优势,积极推进经济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做好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和承接工作。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畅通经济循环渠道,构建区域经济优势互补的新格局。(作者:王岩,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日期:[ 2024-01-25 ] 阅读:666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
来源:人民日报  在“家门口”欣赏非遗展览、听传统戏曲,在网络上购买非遗文创、看非遗直播,在景区景点体验手工艺趣味……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在10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为非遗保护传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这幅《运河支队》的剪纸作品,既再现了当年激烈的战争场景,也让我们感受到非遗传承人的细致、精致、匠心。”近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的多项非遗走进景区,高中生任奕彤被技艺高超、表达生动的剪纸作品所吸引。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利用桃花节等民俗节日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人气越来越旺。  “清早起来把水担,阳雀叫来喜鹊喊……”6月8日,在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南潭村乡村旅游点,悠扬婉转的土家族山歌吸引不少游客。湖北省级非遗项目恩施“五句子山歌”传承人邓懂芝与游客互动,十分热闹。“特色非遗确实有吸引力,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邓懂芝说。  今年2月印发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入能进一步丰富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底蕴。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各地因地制宜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展示展演、互动交流、参观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持续“圈粉”。  湖北大鼓、山东快书、苏州评弹、广东南音……6月9日至15日,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活动以“曲艺荟江城说唱新时代”为主题,全国145项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参加展演。成果展、驻场演出、下基层演出、线上直播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楼广场,秧歌扭得欢,锣鼓敲得响,威海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非遗购物节”如期举行。山东省多地的40多个非遗项目云集威海,为市民献上一场视觉和文化盛宴。  在浙江省杭州市,“非遗茶市”品香、“非遗工坊”直播等活动如火如荼。制茶、饮茶器具制作、茶点制作、饮茶习俗等项目的非遗传承人相聚一堂,现场炒茶、制茶、说茶,全面展示杭州的茶历史、茶文化、茶产业传承发展状况。点茶、品茶、吃茶点等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参与。  今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为此,国家图书馆举办“茶和天下典籍里的茶”展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非遗保护讲座月等活动,集中展示非遗风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传统烟花,绽放千年之美。日前,一场盛大的烟花艺术表演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演,网络热度也持续攀升。为充分展现国家级非遗项目萍乡烟花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当地还特别开展了“花炮故里·绽放千年”主题互动活动,让人们体验千年非遗的乐趣。  非遗影像浏览、“国风”话题讨论、直播互动、拍摄上传身边非遗活动……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8家网络平台共同承办的“云游非遗·影像展”日前上线。精选视频的公益性展播和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赢得许多年轻人点赞,“原来生活中有这么丰富多彩的非遗”“与非遗相伴,和传统同行”……  “今年,全国各地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举办98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下活动6300多项。”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说,“让广大民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记者郑海鸥)  
日期:[ 2024-01-25 ] 阅读:686
第十九届文博会落幕 激发文化活力 创新产业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超12万件文化产品展出,超400万人次参会,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总成交额达34.2亿元……6月11日,为期5天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落下帷幕,办展成果再创新高。  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文博会已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文博会自觉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围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办会,为推动文化产业和会展业加快复苏、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作出新贡献。  首设“数字中国”展区,“科技+文化”跨界融合亮点纷呈  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数字中国——AI时代的文化创新”主题展区,全方位展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最新技术、最新创意和成果,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化产业盛宴。  “数字中国”展区的主体造型是一个神经元细胞的形态。“这一形态寓意AI时代的底层逻辑——神经元计算,数字文化企业如同神经元细胞一样首尾连接、逐渐形成复杂的产业网络。”该展区总设计师郑洵说。  本届文博会重点组织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文化企业参展,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据统计,参展企业中,龙头文化企业占比达到70%,60%以上的文化产品和项目首次亮相文博会。  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便可穿越历史,感受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室藏万卷的盛景;戴上特制装备,就能听到宋代名画《听琴图》中的悠扬琴声;坐上“飞行影院”的座椅,大型机械臂就可以带观众沉浸式体验从雪山、沙漠上空飞过的感觉……虚拟展示、沉浸式体验和数字视听等技术的应用,为观众带来了崭新的体验。  本届文博会还首次推出了数字文创产品,以文博会吉祥物小水滴“文鹏”的IP为依托,融入各地特色文化元素进行二次创作,开发出多款数字文创产品,将文博会小水滴打造成全新数字名片。  在科技与文化的碰撞下,不少非遗文化产品焕发新活力,以新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的“现代美”。  在济南皮影戏展位上,以国家航天局的IP“航小梦”为原型创作的卡通皮影系列文创产品,一经展出,便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的目光;在苏州织绣展位上,“苏绣+科技”的创新产品《锦绣兰蝶》人气十足,融入感光油墨、感温交互等技术,营造出花开蝶舞的意境;在福建馆“你未能触摸的福建”展区,数字化互动技术的应用,让观众得以现场体验雕版印刷等非遗文化中的匠心智慧……  本届文博会期间,非遗展区还举办了“工艺美术进乡村助力推广非遗传统技艺”研讨会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借助科技的力量,展现非遗魅力。  扩大文化产业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展馆广受关注  本届文博会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为契机,全力恢复并扩大文博会对外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00家展商入驻文博会“文旅消费馆·一带一路国际馆”,108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和专业观众线上线下观展、采购。  今年,法国工业设计协会、中法品牌美学中心首次参加文博会。“很高兴能在这里看到来自不同国家和中国不同地区富有多样化和创造力的文化产品。”法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席安娜·玛丽·萨赫格耶说。  来自伊朗的马迪曾在2019年参加文博会,这次他带来的挂毯、地毯和手工艺品深受中国客商的喜爱。“希望能借助文博会的平台,让更多客商了解伊朗的文化和产品。”马迪说。  陕西馆的“唐代集市”、宁夏馆的“时光走廊”、甘肃馆的“梦回敦煌”……在文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文化产品吸引了各国客商关注。  据介绍,本届文博会也在国外布展,目前在欧洲、南美地区已建立了文博会咨询台,在埃及、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文博会海外分会场,在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开展文化推广活动,合作代理机构遍布65个国家和地区……文博会正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迈进。  展会期间,“爱深圳”多语种网站试运行上线,“深圳全球传播使者”计划启动,深圳报业全球传播中心挂牌成立,进一步提高文博会对外传播度和国际化程度。  强化交易功能,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博览和交易是文博会的两大基本功能。本届文博会加强云上文博会功能建设,云报名、云展厅、云招商等功能实现全面升级,并首次推出“小水滴智能助手”,完善在线交易功能。云上文博会入驻展商首次突破6000家,增设供采对接频道,将“云上”展商与线下买家精准对接。  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大会强化招商引资和投融资功能,面向全国广泛征集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持续推广和撮合,项目总成交34.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各地政府组团和参展机构、企业举办各类洽谈会、招商推介等活动超过200场。此外还组织了23场发布活动,为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的发布提供“首展”“首发”“首秀”平台。  此外,本届文博会加大展会服务模式创新,打造“文博会消费季”,携手抖音、天猫、淘宝等平台,线下线上、馆外馆内联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级营销模式,扩大线上交易。同时,联动各大新媒体平台举办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为企业和产品提供专业的宣传推广,助力企业开拓新市场。(记者程远州)
日期:[ 2024-01-25 ] 阅读:683
积极维护防汛救灾网络秩序倡议书
近期,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多地出现居民被困和人员伤亡情况,全国各地救援力量迅速集结,全力投入防汛救灾工作。在当前全国齐心聚力、携手救灾的特殊时期,个别网民编造传播涉灾情虚假信息、挑动地域对立歧视,严重扰乱网络舆论秩序,干扰妨碍抢险救灾工作。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现发出如下倡议:  一、自觉抵制违法有害信息网上传播  1、坚决抵制违法有害信息。不制造、不听信、不传播涉灾救灾违法有害信息,不以讹传讹,不煽风点火,不随意传播无出处、无证据的举报、泄露隐私、个人攻击、不良言论等内容。  2、严管信息发布账号。强化对账号信息的人工审核和资质认证,严防假冒仿冒党政军机关、新闻媒体、地方政府和用户账号。  3、严管信息发布内容。发布新闻信息,要按照有关规定标注信息来源;使用技术生成信息,要打上技术生成标签;引用旧闻旧事的,要说明事发时间地点;发布含有虚构演绎内容信息,要加注虚构演绎标签。  二、坚持对违法有害信息"零容忍"  1、增强网络文明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主动抵制和举报各种网上违法犯罪和低俗不良行为,坚决同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全力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2、强化舆论正面引导。对违法违规账号,将视情况采取禁言等惩戒措施。  三、积极发动发挥网络平台的正能量  1、建立健全监督举报。鼓励用户参与平台信息内容管理,收集并举报违法有害信息,发现并揭批谣言和虚假信息,主动向监管部门提供相关线索,并配合调查和处理。  2、积极协助求助求救。主动搜集群众网上求助求救线索,及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筹指挥下,配合有关部门全力开展救灾救援工作。  3、坚决曝光违法犯罪案例。大力加强违法违规用户处置和账号曝光力度,定期发布违法违规用户典型案例,提醒警示用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平台公约和服务协议,加强自律自治。  本文转载自:上游新闻
日期:[ 2024-01-25 ] 阅读:708
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中国文字博物馆邀您共学暑期防溺亡安全小常识
暑假期间,青少年儿童溺水身亡事故频发,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何预防青少年溺水,中国文字博物馆邀您共学暑期防溺亡安全小常识:  一、游泳安全要点  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肢体抽筋;  2.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  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  4.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二、游泳溺水自救方法  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1.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溺水急救方法  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日期:[ 2024-01-25 ] 阅读: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