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研究 | 学术活动
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中国文字博物馆体验基地建设座谈会召开
     1月15日下午, 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中国文字博物馆体验基地建设座谈会隆重举行。          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的部分导师言恭达、傅亚成,嘉宾赵树栋、李世俊,中国文字博物馆体验基地的负责人陈西峰、戴登庆、王平、肖方明、李赟、高晓骏、龙凤碧以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博物馆馆长白劲松,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杭州丹珠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周鑫雨,陕西石鼓印社社长吉朝声等参加了座谈会。     与会的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的导师言恭达、傅亚成,嘉宾赵树栋、李世俊分别对中国文字博物馆体验基地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        言恭达老师从体验基地的核心意蕴和人文内涵的当代意义,数字时代全民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汉字资源共享配置优化空间、活化利用三个方面对基地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         冯克坚在座谈会上讲话。他对各位老师和基地负责人对中国文字博物馆体验基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表示感谢!他表示,基地的建设政治立意要明确,站位要高,政治担当要到位;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提升和发展;基地建设作为中国文字博物馆事业的一部分,服务工作要下分到位,确定专人,在良性互动中向前发展;各基地需根据自身情况紧扣主题,开展好内容丰富、效果突出的主题活动;基地要将自己的特色打造的更加鲜明,把辐射面拓展的更宽,发挥好带动作用,把基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要以现有的基础搭建平台,整合和利用各方面资源,建立机制,强化沟通,形成合力。今后中国文字博物馆将加强与各基地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希望基地之间可以多多联系互通有无,将各自的特色活动推广开来,促进各基地持续、健康发展。        赵树栋老师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与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在青少年培养和文化传播上有着共同的使命和担当,基地的建设对于扩大中国文字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李世俊老师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门办馆的理念和成果已经得到了实践验证,成就显著,应当在对文字的对外传播和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走的更远。        傅亚成老师表示,基地建设应拓展思路,创新方式,做雅做实,思维和思路应更加开阔,让每一个基地都有针对性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会上,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在致辞中表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标志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基因,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最无与伦比的贡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最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指示要求,中国文字博物馆立足开放式办馆理念,积极与社会各方联合,建设馆外体验示范基地,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先后设立了9个体验基地,并与米兰中国文化中心、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杭州丹珠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陕西石鼓印社和水墨心经(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利用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学术影响和文化品牌优势,结合基地所在地地域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传扬汉字文化,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字文化知识、书法艺术的宣传普及活动,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段艳琴主持。           河北(沧州)体验基地、江苏(镇江)体验基地、吉林体验基地、重庆(人和街小学)体验基地、上海(华师大四附中)体验基地、贵州(铜仁)体验基地、山东(青岛)体验基地、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中国石鼓印社等基地负责同志作主题发言,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基地的基本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及经验,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并围绕《中国文字博物馆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基地活动开展情况、经验及建议,2019年基地开展活动计划,基地之间、各基地与中国文字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及有效互动等主题展开探讨。
日期:[ 2019-01-15 ] 阅读:4309
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甲骨文已识字未识字与有争议字综理表》结项鉴定会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参加会议。   专家对《综理表》进行讨论      与会专家及领导合影     《甲骨文已识字未识字与有争议字综理表》于2016年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技术下的甲骨文考释研究”的子课题,由我馆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今年年底基本完成。2018年12月19日上午,受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委托,我馆组织召开了《甲骨文已识字未识字与有争议字综理表》的结项验收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黄德宽、黄天树、刘钊、王蕴智、董莲池、郭旭东、蒋玉斌、王子扬等八位著名古文字学家,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副馆长李宽生参加了会议。    专家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综理表》通过对已有主要甲骨文工具书识读情况的普查和当前学术界甲骨识读新成果的吸收,客观全面地反映了甲骨文识读状况。首次将甲骨文全部字分为已识字、有争议字、未识字三类,对百余年来甲骨文考释的成果进行了通盘整理和总结,便于学界参考利用,对甲骨文的识读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是一部高水平的甲骨文研究总结性成果,课题通过了专家验收。同时,与会专家也提出了要进一步明晰界定分类标准,注意收集最新研究成果,查缺补漏,力争将《综理表》打磨成权威性精品力作,项目完成后尽快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成果的推广应用等修改意见和建议。     
日期:[ 2018-12-25 ] 阅读:5838
京豫陕晋冀五省市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河南开封召开
  河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凯致辞。     开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载飞致辞。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致辞。     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致辞。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程书林致辞。     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李恩佳致辞。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小玲主持开幕式。     11月6日,京豫陕晋冀五省市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河南开封召开。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开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载飞,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程书林,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李恩佳等出席开幕式,各省市局领导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小玲主持开幕式。   来自五省市60余家文博单位的代表,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的主题展开探讨,进一步加强省际博物馆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五省市文博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田凯在致辞中说,北京、河南、河北、陕西、山西五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是华夏文明发端、兴盛、传承的重要核心区域,历史的纽带和现今持续良好的合作态势,把五地文物博物馆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2008年起,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从汉中、平遥、郑州、秦皇岛到延安、大同、安阳、邯郸、西安,今天,又来到了开封。在研讨会举办10周年之际,我们很高兴迎来了新的合作伙伴——北京市文物局的加入,今后我们五省市文博同仁汇聚一堂, 探讨经验、整合资源,交流互鉴,共商文博事业的发展大计,在博物馆工作等方方面面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必将对我们文博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开幕式结束后,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作了题为《文化遗产的再认知与博物馆资源的再活化》的报告。     下午,研讨会安排来自不同省市的五位博物馆同仁发言,分别就小型博物馆跨界办展、考古学研究基础展示、志愿者调查分析、“超级连接”博物馆的策略、陈展中文物活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请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进行专业点评。     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康国义主持。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进行专业点评。     开封市博物馆馆长曾广庆进行发言。       来自中国知网的代表郝振国介绍了知网在博物馆展教服务方面的研究探索。最后,开封市博物馆馆长曾广庆进行发言,介绍了开封市博物馆的具体情况。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康国义主持。      《玉礼中国——京豫陕晋冀玉器精品展》在开封市博物馆开展。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辞。       11月7日上午,为配合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博物院、开封博物馆承办的《玉礼中国——京豫陕晋冀玉器精品展》在开封市博物馆开展,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辞。   最早的玉,人们以之为美饰,以之为护符;继而,玉集山川灵蕴而为沟通人神的巫觋法器;三代以来,玉是君王公侯献祭山川、祖先的灵物,玉之藏礼于器,是天子贵族朝聘、赏赐的家国重器。马萧林说,这次所展出的玉器是从五省市博物馆以及文物考古所精挑出的,有些还是近几年新发现的重要的玉器,很多都是首次面世。这些精美的玉器来到开封博物馆展出“玉文化”,相信一定会给观众们带来心灵的震撼。   本次展览共分为三部分:山川灵蕴、敬天法祖、君子爱玉。展出文物以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玉器精品为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原玉文化包括玉祭仪、玉礼制、玉葬制以及治玉工艺等方面的嬗变轨迹,并借此揭示玉器所蕴含的艺术、情感和精神。   据悉本次展览,展出来自首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等几十家博物馆及文物研究所的三百余件精美玉器。展期三个月。
日期:[ 2018-11-07 ] 阅读:6402
2018国家艺术基金“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高级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结业汇展学术研究会在我馆举行
  10月30日上午,2018国家艺术基金“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高级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结业汇展学术研究会在我馆多功能厅举行。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在研究会上讲话。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主持研究会。         10月30日上午,2018国家艺术基金“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高级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结业汇展学术研究会在我馆多功能厅举行。冯克坚、王晓明、濮列平、杨涛、高天民、许忠文、焦会生、韩英杰、段艳琴、黄有全、魏大彬、林映忠、廖斯民、魏玉福、谢海、刘永刚、顿子斌、王勇、汪义侯、魏鸿雁、郭怀玉、张同利以及各位学员参加了研究会。   研究会由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主持。他表示,本次教学一方面是对汉字艺术未来教育队伍的锻炼,也是对未来课程的一种实验;另一方面,此次人才培养项目也是对各位同学思想上的一次深刻的改造。汉字艺术是一个创新,如何将以往的学习内容融会贯通到汉字艺术中需要一个过程,希望今天借这个机会为汉字艺术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冯克坚在会上发言。他表示,通过今天的开幕式,特别是看过今天展览的作品,使我对“汉字的力量”有了个全新的认识。第一,这次的成功是基于坚持了汉字的宗本地位。我们是通过水墨艺术诠释汉字的文化、诠释汉字的地位。第二,要坚持传承和创新。尽管我们是在用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在诠释汉字和汉字文化,但这种诠释是建立在传统的中国书法的基础上,这仍然是坚持宗本。把水墨艺术这种形式运用到更广阔的眼界和更远大的思维来表现汉字的艺术形式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创新和创造。第三,要坚持包容。用一种平和、平常和包容心态来对待新生事物,水墨艺术具有生命力,和传统的书法艺术相比拥有更新的意义、更新的思维、更新的眼光和更新的触动。传统书法与现代水墨汉字艺术不矛盾,在新时代里能够共同发展,共同展示中华汉字和汉字文化,共同为古代华夏文明和中华现代文明做出世界性的贡献。 研究会上在座的各位专家和领导也都一一作了发言,个别学员也谈了自己的感受,本次研讨会反响强烈,意义深刻。                      
日期:[ 2018-10-30 ] 阅读:3952
习近平: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指示(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博物馆事业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
习近平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   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10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对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博物馆事业已有100多年历史。近年来,中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免费开放、满足民众需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习近平强调,希望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们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让世界各国博物馆的丰富馆藏都活起来,为共同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文物局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指示   据中国文化报讯11月10日,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举办期间,国家文物局在广东深圳组织全国博物馆代表召开专题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出席座谈会,国内博物馆代表及相关专家共100余人参加座谈。   刘玉珠在座谈会上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心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无论是对有关报告的批示,还是到地方考察调研,都表现出对文物博物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的决心。全体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要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高度重视,认真梳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合理用活博物馆资源,完善博物馆体制机制,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方式手段,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国家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单霁翔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是对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关怀和鼓励,对当前博物馆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定位,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要把博物馆工作上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   来自广东省文化厅、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河北博物院、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10多位博物馆界专家代表先后发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出自己的建议。大家表示,要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模式,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五洲宾馆开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致辞     前天的五洲宾馆高朋满座,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著名博物馆负责人相聚在温暖如春的深圳,出席为期3天的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共谋更好发挥博物馆在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知识传承与创新、推动文明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门发来贺信,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博物馆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梦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临论坛开幕式现场,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并作主旨演讲。在贺信中,习近平指出,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习近平强调,希望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们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让世界各国博物馆的丰富馆藏都活起来,为共同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班德林,埃及文化遗产部部长哈立德·阿纳尼,国际博物馆协会总干事安娜·霍格勒斯坦恩,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特别顾问艾米丽·拉弗蒂,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勤,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主持。   出席论坛的还有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全球著名博物馆负责人,以及来自40多个国家近百名博物馆和文化界代表。   据了解,此次论坛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发起的高规格国际性博物馆论坛。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与加强博物馆与收藏及其多样性和社会作用的建议书》,呼吁全球博物馆共同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并决定设立博物馆高层论坛,以便在成员国决策者和国际博物馆领域推进这份建议书的实施。   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宣读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之后,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发表了热情洋
日期:[ 2016-11-14 ] 阅读:5261
中国十大国粹:中医第三,京剧第四,它排第一
  中国是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那是我们先辈们智慧的结晶。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国十大国粹吧……   10. 刺绣。     刺绣是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刺绣织物主要是丝绸和丝线。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在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江苏省的“苏绣”、湖南省的“湘绣”,广东省的“粤绣”、四川省的“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很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最为突出的刺绣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除此之外,还有河南开封的汴绣、浙江杭州的杭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汴绣、杭绣,可以合称为“中国六大名绣”。 09. 剪纸。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剪纸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剪纸艺术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瑰宝,至今仍然绽放着绚丽的光芒。   中国在西汉以及东汉时代就发明了造纸术,以后就有了剪纸。剪纸是我国最普及和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 08. 围棋。     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   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这样,“围棋”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固定下来。   围棋属“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南北朝时候,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唐代出现了棋待诏官职。中国的围棋在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时传入日本,很快就在日本流行开来。围棋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07. 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国发明的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号称“瓷之国”,中国所制造的精美的瓷器,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被誉为是“瓷器之国”。   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06. 茶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这是世界公认的。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种茶、制茶都起源于我国。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这说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国就发现了茶叶,并且知道了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作用。因此,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是中国的茶叶鼻祖。神农不仅是中国的茶叶鼻祖,同时,神农也是全世界的茶叶鼻祖。   茶叶,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饮料,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饮料。茶叶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 05. 汉服。     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汉服(华服)是非常美丽的服装,汉服(华服)最能体现汉族人儒雅内秀、神采俊逸、雍容华贵、美丽端庄的气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做出发明丝绸(养蚕缫丝织绸)这一伟大贡献的发明家,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 04. 京剧。     京剧,中国五大戏剧之首,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之一。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03. 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一般是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中医也称为汉医。   “中医学”之中包涵“中药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因此,中药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药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就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这部伟大的中医经典完成于距今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 02. 武术。     中国武术既功夫,英文名:Kungfu,即中国传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功夫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   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01. 书法。     唯一将古老文字作为艺术的,是中国,这门艺术,叫书法。   距今约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文字开始出现。传说轩辕黄帝命令大臣仓颉造字,仓颉就发明创造了文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文字始祖。中国的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中国的汉字,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周朝时的金文、石刻文,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从东晋到唐朝的楷书、行书、草书,到了唐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到达成熟,并且繁荣。中国的书法有五种基本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中国10大国粹,每一位中国人都应熟记心中,尤其是年轻人!记住她们,并一代代地传颂给后人。
日期:[ 2016-11-07 ] 阅读:15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