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学堂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 甲骨学堂 | 甲骨学堂

“云中谁寄锦书来”主题活动回顾

[ 2025-01-21 ] 阅读:1032

2025年1月2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专门为青少年打造的文字主题社教互动展览“拾趣方块字——青少年体验展”盛大开展。立足展览内容,庆祝春节的到来,并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甲骨学堂特别策划了一场名为《云中谁寄锦书来》社教活动,探讨了中国悠久的书信历史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本次活动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竹简或木牍进行远距离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秦汉时期建立了邮驿制度,负责传递官方文书和私人信件,这标志着古代邮政系统的初步形成。讲座还提到了不同形式的书信载体,从陶器、甲骨文、石鼓文到青铜器上的铭文,再到后来广泛使用的简牍和帛书等,每一种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对于书信有着独特的称呼,如“锦书”“尺牍”“翰墨”“鱼雁”等,这些雅称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文字之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古人在通信时所寄托的情感与心意。例如,“锦书”指的是珍贵信件用锦绣织物包裹或书写在丝绸上;“鱼雁”则是源自于古代传说,通过鱼腹藏信、大雁传书的故事,成为了远方消息的象征。

截图_选择区域_20250317170315

活动还介绍了古代书信传递过程中的保密措施,包括封检制度的应用。古人会使用专门设计的木牍容器,将信件放入后盖好盖板,用麻绳捆绑并以湿黏土密封,最后加盖官印或私章确保信息安全送达。这种古老的“信封”机制展示了古代人民智慧的一角。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书信都是连接人心的重要桥梁。通过《云中谁寄锦书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珍视这份来自历史深处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温暖。甲骨学堂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唤起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同时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联系,共同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截图_选择区域_20250317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