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正值第30届世界读书日,河南郑州地铁内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甲骨文文化传播活动,读书打卡、甲骨文讲解、盲盒抽奖、歌舞快闪,吸引行色匆匆的乘客纷纷驻足,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驻足打卡 穿越时空对话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上午10点,紫荆山站内稚声嫩气又铿锵有力的话音引得路过的乘客纷纷注目。在这场以阅读和甲骨文知识为主题的快闪活动中,有烟雨江南的歌舞,有古韵悠扬的吟唱,还有孩子们红色剧目的铿锵。
在郑州地铁紫金山站大厅内,一摞摞红色盲盒,一叠叠甲骨文生肖印刷品整齐摆放,活动墙上的“甲骨传文 书香致远”几个大字分外醒目。
随着乘客围观驻足,甲骨文书签、名著书籍、精美马克杯等读书日礼物,被一件件送到了乘客手里。
在现场发放的礼品中最让乘客感兴趣的,还是由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制作的“甲骨文十二生肖”印刷品,每一个生肖文字都是由甲骨文书写而成,古色古香,精准考究。“你好,我是属龙的,能不能给我印一张龙生肖?”正好来郑州出差的王先生迫不及待参与到甲骨文印刷活动中,“我就在郑州待两天,没想到还能收集一张甲骨文印刷品,这趟来得真值!”
“郑州的‘郑’字,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活动现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讲解甲骨文背后的“家国情怀”,在一个个象形文字的背后,是历史文化的沧海桑田。“我们家小朋友就姓‘郑’,这下总算他知道自己的姓氏哪来的了。”郑州市民王女士对记者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小朋友很喜欢,我自己也学了很多。”
地铁穿梭 跃动千年文脉
甲骨文专列驰骋而过,仿佛一座“流动”的文字博物馆,让文字的魅力,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午11点左右,郑州地铁甲骨文专列缓缓进站,乘客走进地铁车厢就像走进了甲骨文的世界,文字起源、生僻字解析、文明演变等各色车内装饰匠心独运,有知识科普,也有艺术设计。“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1995年出土的汉代织锦护臂,上面撰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讲解员李鑫正在向乘客介绍车厢内的一处车贴,一如她往常在文字博物馆时的状态。
讲解结束后,郑州地铁车站的乘务人员和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邀请乘客互动,甲骨文猜字、背诵古诗抽盲盒、图书漂流等多类型互动活动让车厢内笑语不断。
“我就是安阳人,没想到这次在郑州也感受到了老家的甲骨文文化。”正在乘车的刘晓珑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刚收到的礼物,“这是刚才文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送给我的甲骨文生肖,看着可亲切。”
本次活动由“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中国文字博物馆主办,郑州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河南今日消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南省实验小学、“学习强国”安阳学习平台联合承办。自去年中国文字博物馆挂牌“学习强国”首家文博基地以来,双方已开展了多次文化传播推广活动,这次以“甲骨传文 书香致远”为主题的读书日活动,旨在依托地铁流动和站内空间优势,让甲骨文走进千家万户,让文字“活”起来,让阅读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