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学堂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 甲骨学堂 | 甲骨学堂
“那些年的刻骨铭心·刀笔文字”活动回顾
你知道商代那么多甲骨原料从哪里来吗?为什么甲骨文背后有那么多坑坑洼洼?甲骨文和占卜有什么关联?中国文字博物馆最新一期甲骨课堂告诉你答案。2024年11月3日上午,中国文字博物馆四楼甲骨学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甲骨文化课堂——“那些年的刻骨铭心·刀笔文字”。此次课程旨在向青少年普及甲骨文化的魅力与奥秘,并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神秘之处。本次甲骨学堂由中国文字博物馆社教专员冯明慧主讲,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孩子前来参加。冯老师以“甲骨文的定义”为切入点,逐步深入讲解了甲骨材料的来源、占卜过程以及记录方法等知识。她指出,商代的甲骨原料主要来源于龟甲兽骨,这些天然材料经过精心挑选后,用于承载古人的智慧与思考。而甲骨文背后的坑坑洼洼,则是古人进行占卜时留下的痕迹,每一个凹陷都蕴含着一段未解之谜。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课堂尾声,冯老师邀请所有学生参与甲骨文缀合的实践环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拼凑起散落的甲骨碎片,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先民进行了一次心灵对话。随后,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文字小博士”宋云松带领大家参观位于宣文馆三楼的“那些年的刻骨铭心,让我说与你听——甲骨文化展”。宋云松围绕“刀笔文字”、“衣食住行”、“文化医学”、“祭祀信仰”、“狩猎蓄养”、“天文历法”六个主题,详细介绍了甲骨文中蕴藏的社会生活画卷。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的展示,孩子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亲眼见证了古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参加本次活动的张钰淼同学说道:“冯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神秘的甲骨文,原来这些古老的符号不仅仅是文字,它们还隐藏着很多关于古人生活的小秘密。通过这次活动,我对甲骨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探索更多有趣的甲骨文知识。”
日期:[ 2024-11-03 ] 阅读:606
“国安有我 携手共筑”活动回顾
2024年10月2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国安有我 携手共筑”的公益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文字学习体验,让参与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本次活动首先介绍了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强调了国家安全不仅关乎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也涉及到人民福祉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活动还强调了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并列举了多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如间谍活动、非法测绘、网络攻击等。为了加深大家对国家安全的理解,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的互动环节。其中包括“文字里的国家安全”,这一环节通过展示汉字“国”“家”“安”“全”的演变历史,不仅让大家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寓教于乐地传达了维护国家安全的理念。参与者们在了解了这些文字背后的故事后,纷纷表示对于国家安全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此外,我们还设置了“国家安全特色手工”活动,鼓励参与者动手制作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宣传国家安全理念的有效载体。通过亲手制作,参与者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最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大家的学习成果,我们提出了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建议,如安全上网、保持理性、积极举报等。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总的来说,“国安有我 携手共筑”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公众的安全意识,而且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参与者对于国家安全重要性的理解。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国家安全的共同维护之中。
日期:[ 2024-10-26 ] 阅读:948
“字在生活——王子车祸的始末”活动回顾
本次社教活动以“子央坠车”甲骨刻辞为切入点,深入了解了商代的车行时代,旨在让参与者了解商代王公贵族的出行方式和重要礼节,同时揭示了目前已知的最早车祸的背景和故事。活动不仅提高了参与者的历史文化素养,也激发了他们对古代文明的兴趣。活动伊始,我们通过甲骨文的解读,详细介绍了商代的交通工具及其重要性。通过实物复原和图片展示,参与者直观地了解了当时的马车结构和驾驶方式,进一步认识到马车在商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一部分不仅让大家认识到古代出行的艰辛,也让我们感受到那种驾驶马车在道路上奔腾的豪情。接着,我们重点讨论了“子央坠车”的历史背景。通过讲解这起历史上最早的车祸事件,参与者了解到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我们讨论了商代王公贵族出行时需要遵循的礼节,如车队的排列、驾驶的规范等。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商代的社会秩序和礼仪文化,也让参与者体会到古人对出行安全的重视。在活动的最后,参与者动手制作了一本古人行车动画小人书。通过古代驾车图的创作,大家将所学的知识以趣味的方式呈现出来,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制作过程中,参与者们积极互动,分享各自的创意和想法,气氛热烈,充满欢声笑语。通过这次社教活动,参与者不仅学习了商代的交通文化和礼仪,还感受到了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活动不仅增强了大家对历史的理解,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许多参与者表示,活动让他们对历史产生了更深的思考,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来拓展他们的视野。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播了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未来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主题,激发大家对历史的热情,让更多的人走进历史,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日期:[ 2024-10-19 ] 阅读:904
“古韵今风 重阳共赏 ”重阳特别活动回顾
2024年10月11日,正值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中国文字博物馆四楼甲骨学堂内欢声笑语,大朋友们欢聚一堂,共同参加了“古韵今风 重阳共赏”主题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加深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尊重与关怀,同时为一直关心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享受乐趣的平台。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寓意深远,承载着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文化内涵。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策划了此次手工活动,通过一系列富含传统文化元素的项目,让大朋友们感受到节日的温馨与欢乐,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首先,通过“又见重阳”环节,大家详细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演变以及各地的习俗,对重阳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随后,进入“制作漆扇——匠心独运”环节,大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亲手体验中国传统漆艺的魅力,制作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漆扇。每一步制作都蕴含着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紧接着,活动进入“投壶游戏——古韵今风”环节。投壶作为古代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投掷游戏,不仅锻炼了参与者的身体协调性,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互动。活动现场设置了不同难度的投壶挑战,反响热烈大家纷纷参与,寓教于乐,气氛热烈。最后,活动迎来了“剪纸艺术——巧手传情”环节。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通过剪刀或刻刀在纸张上创造出各种吉祥图案,如象征长寿的菊花、寓意节日美好的重阳糕等。巧手剪纸,传递出对节日的美好祝愿,也展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此次活动得到了参与者们的一致好评,他们纷纷表示非常开心能有幸参加本次活动,不仅感受到了重阳节的温馨与欢乐,还亲手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尊老敬老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为观众朋友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享受乐趣的平台,同时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024年10月11日,正值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中国文字博物馆四楼甲骨学堂内欢声笑语,大朋友们欢聚一堂,共同参加了“古韵今风 重阳共赏”主题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加深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尊重与关怀,同时为一直关心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享受乐趣的平台。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寓意深远,承载着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文化内涵。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策划了此次手工活动,通过一系列富含传统文化元素的项目,让大朋友们感受到节日的温馨与欢乐,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首先,通过“又见重阳”环节,大家详细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演变以及各地的习俗,对重阳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随后,进入“制作漆扇——匠心独运”环节,大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亲手体验中国传统漆艺的魅力,制作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漆扇。每一步制作都蕴含着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紧接着,活动进入“投壶游戏——古韵今风”环节。投壶作为古代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投掷游戏,不仅锻炼了参与者的身体协调性,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互动。活动现场设置了不同难度的投壶挑战,反响热烈大家纷纷参与,寓教于乐,气氛热烈。最后,活动迎来了“剪纸艺术——巧手传情”环节。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通过剪刀或刻刀在纸张上创造出各种吉祥图案,如象征长寿的菊花、寓意节日美好的重阳糕等。巧手剪纸,传递出对节日的美好祝愿,也展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此次活动得到了参与者们的一致好评,他们纷纷表示非常开心能有幸参加本次活动,不仅感受到了重阳节的温馨与欢乐,还亲手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尊老敬老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为观众朋友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享受乐趣的平台,同时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日期:[ 2024-10-11 ] 阅读:635
“科创筑梦系列活动·文字里的二十四节气——暑趣横生”大暑节气主题活动回顾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024年7月1日对全国各科普教育基地下发了《关于开展2024年科普教育基地“科创筑梦”联合行动的通知》。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响应通知要求,于2024年7月20日上午精心组织实施了“科创筑梦·文字里的二十四节气——暑趣横生”大暑节气主题活动,向青少年传播科学文化。此次活动作为“科创筑梦”系列的一次精彩呈现,不仅让小朋友们在炎炎夏日中收获满满,更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创理念在孩子们心中交织出绚烂的火花。文字魅力,点亮童心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科创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甲骨学堂作为文字文化传播的平台,巧妙地将传统节气知识与文字知识相结合,讲述文字里的节气,通过互动体验、动手实践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自然、对文化的探索欲和创造力,让“科创筑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文化之旅,深刻印记从探寻节气的起源,到趣解三候的奇妙,再到了解节气传统习俗,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而“大”“暑”“伏”等字的字源解析,充分体现了“文字里的节气”这一特色,让孩子们领略到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诗词朗诵,余音绕梁活动现场,孩子们用稚嫩却充满感情的声音朗诵了诗人笔下的大暑诗篇,在诗句中感受诗人对夏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与独特情感,那优美的诗句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让人回味无穷。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韵味与魅力。创意手工,成果斐然孩子们动手制作以“暑”为灵感的漆扇,通过创意设计与制作,将大暑的韵味融入作品之中。每一把扇子都承载着孩子们对大暑节气的独特理解和创意想象,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展现了孩子们无限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在创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文化的魅力。结语新章,科创筑梦续前行此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探索与创造的平台,更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创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虽然此次活动已经结束,但甲骨学堂的“科创筑梦”之旅并未停歇,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携手孩子们,共同开启更多“科创筑梦”的精彩篇章!
日期:[ 2024-07-01 ] 阅读:725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活动精彩回顾
端午节,在这个充满着古老传统和文化内涵的节日,吸引着人们走进历史的长廊——中国文字博物馆,感受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与情感。今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们邀请了30组亲子家庭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将古文字、古代诗词、传统习俗和现代的创意完美融合,共同探寻端午节的魅力。课堂中,引导孩子们从古文字和古代诗歌的角度来看端午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可谓是利用古代文化的一面镜子,探索古人对节日的深刻理解和节日的独特寓意。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除了划龙舟、吃粽子外,还有挂艾草、赛龙舟等传统活动,每一项活动都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和智慧,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通过本次课程,使孩子们领悟到端午节不仅作为中国四大传统佳节之一,更是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以及人们对爱国、尽孝的颂扬,对自然和生态的记录和保护,在流传的古老的故事中、在每一年的端午佳节继续被每一个龙的传人发扬和传承。课程的最后,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端午龙舟,让端午节更具亲子互动性和教育意义。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加深了他们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这次精心策划的社教活动,参与者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赏古文,品古诗,道古论今,谈笑品文,感受文化端午,制作端午龙舟,传承古老文化,弘扬优秀传统,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愿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甲骨学堂,今后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交融之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日期:[ 2024-06-10 ] 阅读: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