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 甲骨学堂 | 校园活动

中国文字博物馆走进上海 以汉字为媒,讲述“家与国”的文化故事

[ 2025-04-18 ] 阅读:430


为迎接2025年“联合国中文日”到来,2025年4月17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文字里的中国——家与国”专题展,同时中国文字博物馆“识字铸魂”系列活动走进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为当地500余名学生讲述“家与国”的文化故事。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唐煜坤,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馆长王雪梅,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副馆长孔令涛,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展示部副主任、副研究员杨军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以及来自俄罗斯、埃及、摩洛哥、马来西亚等多国留学生30余人参加了活动。开幕仪式由孔令涛主持。  

唐煜坤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表示,汉字作为穿越时空的符号,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更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也为全球文明对话提供了深邃的历史维度。中国文字博物馆始终致力于让古老文字焕发现代活力。我们珍藏着3000多年前的甲骨瑰宝,也搭建着数字化传播的平台;我们讲述着“一字一世界”的历史故事,也关注着中文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表达。我们始终相信:唯有在传承中创新,在交流中互鉴,中文才能真正成为跨越时空、连接心灵的“世界语言”。本次展览以“文字里的中国——家与国”为主题,通过展示与家、国相关的文字,为大家打开了一扇探索中华民族的家国故事的窗口,通过讲座与互动体验,让留学生们深刻感悟中国人对家与国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认知。此次活动既是“魔都”上海和“古都”安阳一次文化上的对话,更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友谊的见证。

王雪梅在开幕式上讲话,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坚持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为合作原则,共同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馆际交流,相信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密切中国文字博物馆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校地合作,并进一步深化中国文字博物馆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的馆际交流,在文化传承和教育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活动现场,杨军辉以“文字证史·文字记史”为题,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俄罗斯、埃及、摩洛哥、马来西亚等多国留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从学习汉字的感悟、对中国文字的理解等角度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一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表示:“汉字就像一扇神奇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

展览通过“家”“国”“忠”“孝”等核心文字的演变介绍,展现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现场设置的“文字工坊”更让参与者能亲手体验民俗字印刷、甲骨刻写等传统技艺,感受汉字书写的独特魅力。

这场文化之旅也延伸至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450名中学生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社教老师的引领下认真学习“识字铸魂”文字主题思政课程——文字里的中国。课程从何以为家、何以为国、家国相依三个部分,深入解读与家国相关的汉字背后的奥秘,引导青少年探索中华民族的家国故事、感悟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  

活动环节中,学生们深入探索甲骨文字独特造字规律,动手绘制“字里山河”甲骨文字画。这种将古老文字与现代艺术创新结合的形式,既让青少年直观认知汉字造字规律,也使他们在创作体验中深度理解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从个人修身到家国天下,汉字承载的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这场以汉字为媒的文化交流,必将绽放出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