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 甲骨学堂 | 校园活动

馆校携手探文明 文字传承育新苗——中国文字博物馆参与《行走的博物馆》项目启动仪式

[ 2025-06-09 ] 阅读:193

6月5日至7日,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联合上海东方文博国际传播中心打造的“行走的博物馆”大文教品牌活动在上海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中国文字博物馆携手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1家博物馆与上海市浦东新区11所优质学校达成合作,共同开启馆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共同搭建起青少年感受中华文明、汲取精神力量的文化桥梁。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唐煜坤出席启动仪式,并参与相关研讨会议等活动,深入交流馆校合作育人方向与实践路径。

与会嘉宾及各博物馆馆长代表、项目主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共同启动《行走的博物馆》项目。

参加仪式的11家博物馆和浦东11所学校代表,在象征“历史长河”的长卷里共同签下文明探索的共同远景。

11所学校与11所博物馆(院)签约名单,让文物成为教育的鲜活教材,让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心灵课堂,让文化自信浸润少年心间。

6月6日上午,与会的博物馆领导与合作校校长共同举办了“共商未来:馆校融合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唐煜坤在座谈会谈到:“在馆校合作实践中,我们可以紧密对标中小学历史、语文教材,通过场景化、沉浸式的知识演绎,将课本内容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深化认知、激发思考。安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作为重要文化地标,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打造了覆盖全年龄段的系统化研学课程体系,诚挚邀请各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场馆,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

当天下午,“博物馆课程进校园” 首课在结对学校上海市进才实验学校正式开讲。中国文字博物馆社教专员带来特色课程《舞动的汉字》,精选10个可用肢体模仿造型的甲骨文字,从造字方法切入,结合趣味文字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汉字造字规律。课程重点解读以人体形象为构件的汉字,带领学生领略汉字魅力,理解其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真正实现 “与汉字共舞”。

课堂中还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环节,学生们通过触摸甲骨实物、亲手刻写甲骨文字、体验传统雕版印刷技艺等,沉浸式感受文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实践操作中深刻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行走的博物馆》项目以“行走”重构学习生态,聚焦“主题课程开发”“馆校双师培养”“数字科技传播传承”三大路径,打破空间边界、打破学科壁垒、打破单向灌输,以文物为纽带,串联历史、艺术、科技、德育,实现跨学科融通学习,通过项目化探究、戏剧创编、文物修复体验等实践,让青少年从“被动听”转向“主动创造”,从而让博物馆成为“没有围墙的课堂”,让校园成为“流动的文化殿堂”。

此次活动是中国文字博物馆拓展文化传播边界、开展馆校合作的又一突破。未来,博物馆将与结对学校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持续深化馆校合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文字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让中华文明的根脉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