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展厅里,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而这背后,离不开一群默默耕耘的文博工作者,高蕾同志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高蕾同志自入馆十余年来,以专业与热忱深耕文字陈展领域,从基本陈列的宏大叙事到临时展览的灵活创新,再到巡展工程的惠民普及,用匠心搭建起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让沉睡千年的文字焕发时代光彩。
一、在攻坚克难中守护基本陈列
(高蕾同志与新疆哈密博物馆协调点交文物)
高蕾同志在工作中始终积极主动,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入职以来出色地完成了100余次的展览工作,包括展览选题、内容调研、大纲编写、展品分类,展览形式,展览宣传,展览互动等。2020年5月,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也正是这一年新冠疫情肆虐。面对续建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要求,高蕾同志主动请缨参与该展览项目。面对疫情,很多工作受阻,在馆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她和策展团队日夜攻关,结合线上专家研讨意见,针对字书琼林、汉字民俗、书苑英华、字里乾坤四个专题展厅编写了十几个版本的策展方案,梳理文物展品资料万余件,修改陈展大纲10余万字。解封后,为确保学术严谨性,他们又和领导多次到北京、郑州等地拜访请教文字专家,历史专家等,手写笔记摞起来足有半人高。功夫不负有心人,“文以化人 字以载道——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基本陈列”作为馆内核心展览之一荣获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并荣获2022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字里乾坤”荣获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优秀展览。看着这一个个沉甸甸的奖项,她笑着说:“疫情再难,也要让汉字的光芒照亮未来!”
二、在探索创新中优化临时展览
(高蕾同志向大家介绍“字里乾坤”展览)
临时展览是博物馆保持活力的关键,高蕾同志经常同时参与多个临展工作,哪一项任务都没有松懈过,也不允许自己失误。中国文字博物是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她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作为工作要求,将“文字”以各种形式融入展览,用每一件展品讲好中国故事。站在观众的角度,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参与策划“那些年的刻骨铭心 让我说与你听——甲骨文化展”,带领游客走进商代人的日常生活,让甲骨文也变得活泼可爱,不再晦涩难懂。2023年,按照展览规划,高蕾同志和她的策展团队要在春节期间准备一场文字与岩画的千年对话,向观众呈现中华文明的双重印记。为了让展览更具深度和专业性,她和策展团队专门前往宁夏贺兰山,深入学习研究岩画内容。贺兰山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她带着团队一头扎进了深山。白天,她们顶着烈日,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爬,仔细观察每一处岩画,用相机记录下细节,向当地的专家请教岩画的传说和历史背景。晚上,她们回到休息的地方开始整理白天的资料,讨论岩画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期间又学习了解了韩美林老师的岩画艺术作品,经过实地考察和潜心研究,她们梳理出了贺兰山岩画与文字之间的微妙关联及其发展脉络和文化价值。在展览筹备过程中,她始终要求精益求精,从展厅的布局到灯光的设计,从文物的摆放位置到解说词的撰写,还为每一位喜爱热爱岩画的观众准备了文创纪念品,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即使高烧39度也坚持去设计公司、展厅现场调整展陈方案。最终,这场贺兰山岩画专题展览一经推出,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展览以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展示方式,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贺兰山岩画的魅力,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高蕾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文博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她的先进事迹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三、在热忱奉献中推广汉字巡展
自2011年启动以来,汉字巡展N+1创新模式已在全国以及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近百场展览活动。其中,由高蕾同志具体执行实施的“汉字”主题文物巡展项目,已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福建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新疆哈密市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二十余个重要文化场馆巡回展出。为了确保每一场巡展都能顺利开展,高蕾同志总是提前做好很多筹备工作,从文物运输到文物点交,从展品定位再到内容校对,从展览宣传再到与合作单位的沟通协调等,始终秉持着高效严谨的工作作风。这些频繁又琐碎的工作把她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也让她不得不奔波于各个办展城市之间。孩子的很多重要时刻,她经常因为工作无法及时参与,这让她内心充满了愧疚。然而,她的家人给予了她最大程度的支持,丈夫默默地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孩子也很懂事,理解妈妈工作的辛苦。家人的支持成为了她在工作上不断前进的动力。
每次展览开幕后,都会引发当地群众学习汉字、书写汉字的文化热潮,既能看到“通过展览深刻感受到汉字的艺术之美,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样的真情流露,也能收到“期待中国文字博物馆能将这样精彩的展览带到更多城市,让世界了解汉字文化”的美好祝愿。
高蕾同志从展览小白到如今的业务骨干,从学习者到传授者,她始终记得自己起步时的艰难,也不忘把自己十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分享给新入职的同志们。不管什么工作,她总是拿出“莫问前程几许,只顾风雨兼程”的状态,这样的她换来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好评。“文字是文明的基因,中国文字博物馆就是保存这些基因的宝库。”高蕾同志在这个普通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文明的火种,传递着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