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文化在过去总是被束之高阁,被称为“冷门绝学”。自2009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建成开放,甲骨文以及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得到了一个国家级的展示窗口和平台,中国文字博物馆大力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平台,以图文、视频、音频为媒,将汉字知识传播出去。中国文字博物馆宣传教育部宣传科主要承担对外宣传的工作职责,王凡同志则是该团队中的一员。
(王凡同志(右一)用镜头记录中国文字博物馆各项活动)
王凡同志在宣传岗位工作十余年,专职摄影、摄像、视频后期、新闻撰写、网络发布等工作。他用手中的相机、摄像机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搬上网络,服务线上公众。他在关键时刻,顶得上、扛得住,记录下很多属于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历史瞬间”。
2021年7月21日,安阳遭遇百年不遇特大降水。凌晨5点,天刚蒙蒙亮,王凡与居住在博物馆附近的同事响应馆党委的号召,一起前往单位抗洪抢险。他们在洪水中艰难前行,暴雨模糊了视线,经历4个小时终于到达单位。王凡在第一时间检查了自己负责的所有摄影摄像器材,确保器材安全后,王凡不顾身上多处擦伤、出血,将相机严密包裹后,扛着设备,跟随馆领导,和抢险队员一起上房顶、爬梯子、趟深水,将中国文字博物馆干部职工抢险救灾的实况全部记录下来。忙碌了一天后,所有抢险队员都累得睡下了,王凡继续在电脑前战斗,将所记录影像资料进行编辑,上报并发布,向所有担心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人,报出了第一声“平安”。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舍、文物、展厅一切安全无恙的消息,也通过河南日报、安阳融媒等新闻媒体发布。
2022年11月,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开馆在即,但同时,病毒肆虐,宣传片团队的成员有的被隔离,有的病倒在床,10余人的制作团队仅剩两人还可以继续工作。身为续建工程宣传片制作团队的重要成员,王凡深知宣传片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住单位、吃泡面、熬通宵,整理海量素材,与唯一一个还能继续工作的后期制作人共同在单位加班,终于将续建工程开馆宣传片按时保质完成,并在续建工程开馆仪式上呈现给现场和线上的观众。待仪式结束后,王凡终于熬不住病毒的侵蚀,也病倒了。
(王凡同志(左一)在大年三十夜晚加班拍摄拜年视频)
王凡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制作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10周年》宣传片、《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15周年》宣传片等数十个宣传片、申报片;参与《鼎喵喵与鼎小喵》、《我在安阳拍文物》、《文字载体知多少》、《中国文字发展史》等系列视频的立项、撰稿、拍摄、监制、审核等工作;拍摄制作了1000余个宣传短视频;除日常新闻稿件的编写发布外,还参与制作了《字在安阳》、《鼎喵带你看冬奥》、《吟诗解汉字》、《读党史·学汉字》等十余项图文栏目200余篇。
王凡参与制作的《甲骨文动漫故事:鼎喵喵和鼎小喵》《中国文字发展史》等作品荣获“2024年全国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第二届“小蝌蚪”动漫大赛动画短片类三等奖、河南省电视节目视频图形制作技术质量奖二等奖、河南省2021年河南省重点文艺创作奖、安阳市五个一工程奖等数十个国家级省级奖项。他独自创作的作品《文字里的中国——家与国》获2024年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短视频大赛”最佳创意视频;《文字的魅力》获安阳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大赛摄影类二等奖;《树廉洁家风 扬清风正气》获2024清风安阳创意视频大赛优秀奖等。
宣传工作者总是将作品呈现在台前,自己却隐藏在幕后。整个中国文字博物馆宣传科都秉持“用影像传播文化,以网络搭建桥梁”的理想信念,不断创新学习古文字、文物知识,利用专职技能,在传播文字知识、科普文字历史的战线上奋斗。在关键时刻,每个人都敢打敢拼,在困难面前更不辞辛苦,王凡正是这个团队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