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宇同志自2009 年加入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化产业部,这位普通的文化工作者,始终以务实行动托举着汉字文化的传承使命,让《汉字》巡展成为连接古今、沟通大众的桥梁。
一、以脚步为笔,在大地书写忠诚
(杨振宇在陕西省图书馆展览现场精心组装展板,他细致调整每一块展板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展览内容以最佳方式呈现,让参观者能够全方位、多感官地感受文化的魅力。)
《汉字》巡展举办的十三年间,杨振宇的足迹遍布巡展走过的每一片土地。70 余场展览,1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程,串联起他对文化传播事业的执着坚守。工作中,他从无 “特殊情况” 的借口 —— 盛夏展馆内高温难耐,他顶着酷暑搬运展具;寒冬风雪阻碍交通,他想方设法保障展品安全;节假日阖家团圆之时,他常常坚守在巡展一线,只为让更多人能在假期感受文字文化的魅力。
2018 年的上海系列巡展,杨振宇创下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以来单次巡展持续时间最长的纪录。42天里,展览在上海儿童博物馆、上海行政管理学院等五个场馆相继举办,他全程坚守岗位。从清晨的布展准备,到深夜的撤展收尾,他始终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确保各场馆间的展览衔接顺畅。这场跨越月余的巡展,每个环节都凝聚着他的汗水,也生动诠释了 “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 的职业信条。
二、以匠心为尺,丈量文化传播的精度
长期的巡展工作,让杨振宇对展览全流程了如指掌。从前期的沟通协调、场地考察,到后期的布展、撤展,他都能精准把控细节。他习惯根据不同场馆的空间条件、设施情况和受众特点,制定最适宜的布展方案,科学配置展板数量、文物仿制品及互动项目。
布展现场,他总是亲力亲为。对每一块展板的定位、每一个场景的搭建,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所有互动体验设备,他都能熟练操作调试,确保展示效果最佳。为了让观众获得更好的体验,他常常反复琢磨展陈设计,力求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全方位感受文字文化的底蕴。
三、以担当为墨,晕染全能者的底色
(杨振宇在新疆图书馆文化体验区,向游客生动展示活字印刷这一古老技艺。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互动展示,游客们不仅直观感受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智慧结晶,更在亲手体验中触摸到了千年文明的脉搏。)
在巡展团队中,杨振宇是出了名的 “多面手”和“全能战士”。根据工作需要,他能随时切换角色:作为 “联络员”,他负责展览的沟通统筹,科学规划流程、合理分配任务;作为技术人员,他亲手搭建展陈,熟练演示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甲骨拓印等传统技艺;作为宣传员,他热情推介文创产品,细致进行展览讲解,有时还会承担摄影、新闻编辑等工作。
“只要工作需要,我可以是任何一个角色,也必将全力以赴胜任每一项工作”, 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一次基层巡展中,为了让当地志愿者更好地掌握互动设备操作,他连续几天现场指导,耐心讲解演示,直到大家都能熟练上手。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全面的能力,让他成为巡展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杨振宇的事迹,是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价值的生动体现。十六年来,他以敬业奉献的精神、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勇于担当的态度,在文化传播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怀对事业的热爱,坚守岗位、锤炼本领,就能在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支撑文化传播的坚实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