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展览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展览 | 最新展览
庆祝建国70周年 “仓颉故里汉字行” 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巡展 走进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月8日上午,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巡展·走进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展开幕。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段艳琴,濮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葛磊,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张运海,濮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吕万俭,濮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杨照华,濮阳市文旅体局副局长兼市文物局局长杨明轩,濮阳市委宣传部未成科科长康建华,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杨汉宇,濮阳市技师学院院长郭保信,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纪检书记王庆元,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助理鲁会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届“鼎甲”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成员史大作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学校百余名师生代表参加。开幕式由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助理鲁会田主持。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段艳琴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说,《汉字》巡展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秉持传承与创新的文化诉求精心打造的面向国内外的大型文化展览,展览以“开门办馆”的创新型理念,让观众近距离地参与展览,触摸国宝青铜,增进受众对汉字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宣传汉字文化,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纪检书记王庆元在讲话中表示,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以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工作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学校综合实力。这次邀请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巡展走进学校,希望通过展览增进师生对汉字的感情,传承华夏文明,寻找和发现汉字文化之美,培养爱国情怀,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在开幕式上,中国文字博物馆表演了古典水袖舞《中华书韵》,展现了文字的艺术之美。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汉服社学生进行汉服表演。开幕式结束后,领导和嘉宾一同参观了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届“鼎甲”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成员史大作现场挥毫泼墨,向师生展示了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带来中国文字文化艺术的熏陶。现场师生在互动展区兴致勃勃地体验雕版印刷。热情洋溢的学生正在体验拓片的制作。学生们正在参观《中华国宝·青铜仿制品展》,对金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巡展已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了110余场,所到之处均引起强烈反响。此次展览不仅包括主题展览《汉字》展,还有《结晶——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中华国宝·青铜仿制品展》、中国文字文化创意产品展、甲骨文十二生肖雕版印刷、古诗词活字印刷、甲骨拓印、甲骨文对对碰等互动体验活动等内容。展览截止到5月21日。 
日期:[ 2019-05-08 ] 阅读:6253
国家艺术基金“一带一路”汉字力量 ——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高级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结业汇报作品展开展
      秋风丹桂香千里,红叶映霞画意浓。10月30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高级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结业汇报作品展开展。该项目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指导,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文字博物馆主办,中国文字博物馆书画院承办,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产业研究中心、杭州壹品艺术空间协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北大培文汉字艺术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晓明,北大培文汉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汉字艺术家濮列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教授杨涛,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高天民,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许忠文,教授,硕士生导师,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焦会生,中国文字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韩英杰,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化产业部主任段艳琴,四川省隆昌市文广体新局局长黄有全,四川省隆昌市电视台台长魏大彬,四川省隆昌市文化馆馆长林映忠,四川省隆昌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廖斯民,四川省隆昌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余腾建,四川省隆昌文广体新局办公室副主任李德峰,湖北玉福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玉福,文化学者《艺术地带》杂志主编谢海,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永刚,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顿子斌,北大培文汉字艺术研究中心秘书长、策划人王勇,湖北省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汪义侯,安阳师范学院教授魏鸿雁、郭怀玉,汉语海外传播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张同利出席开幕式。本次培养项目结业作品展的34位学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文字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韩英杰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八年多来,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成功举办了多次高规模、高水平的精品展览和大型书法赛事及学术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善于把弘扬优秀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的讲话精神,中国文字博物馆和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举办“国家艺术基金‘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高级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结业汇报作品展”。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更好地引领和促进汉字水墨艺术的发展。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在开幕式上表示,今天我们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既传承了历史又开创了历史,这是一次古今的碰撞,具有开创性。首先是开创了汉字艺术的教学,只有教学才能使汉字艺术发展传承下去,才能有更远大的未来。其次是培养了40余位优秀的汉字艺术的青年艺术家。我们希望汉字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热爱,也希望学员们在未来的艺术和创作发展中做出更多的努力。           课题项目主持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晓明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表示,我们经历了一次新的长征,从杭州到武汉经历了三个月时间,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态度非常高昂,这是汉字艺术、汉字水墨给予我们的力量。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让汉字水墨能够成为传播艺术的方式进行推广,进行人才培养。在这一次的国家基金项目中,我们得到了实践,也印证了非常多的学员创作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我们希望所有学员能够一如既往地把汉字艺术发扬光大,也希望能够有更多、更好的艺术创作将这项事业推广出去。           湖北省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汪义侯作为学员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他首先对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文字博物馆为学员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契机表示感谢!他表示,汉字水墨艺术课程的学习是学员们的一笔巨大人生财富,尚略山水间,得意进德修业;笔墨处纸间,感悟汉字艺术之玄妙。导师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宏博的艺术知识和高深的创作水准,让我们进行了一次从远古到当代的汉字水墨艺术之旅,这是我们艺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必将为今后的艺术道路以持久的滋养。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为汉字艺术的蓬勃发展继续努力前行。         随后,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为“国家艺术基金‘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高级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结业汇报作品展”的34位学员颁发收藏证书。           王晓明向中国文字博物馆捐赠书画作品,冯克坚代表中国文字博物馆向其颁发收藏证书。       濮列平向中国文字博物馆捐赠书画作品,冯克坚代表中国文字博物馆向其颁发收藏证书。       杨涛向中国文字博物馆捐赠书画作品,冯克坚代表中国文字博物馆向其颁发收藏证书。       谢海向中国文字博物馆捐赠书画作品,冯克坚代表中国文字博物馆向其颁发收藏证书。       刘永刚向中国文字博物馆捐赠书画作品,冯克坚代表中国文字博物馆向其颁发收藏证书。       顿子斌向中国文字博物馆捐赠书画作品,冯克坚代表中国文字博物馆向其颁发收藏证书。       王勇向中国文字博物馆捐赠书画作品,冯克坚代表中国文字博物馆向其颁发收藏证书。       最后,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共同为展览开幕剪彩,并一同参观了展览。       领导和嘉宾参观展览。       该展览汇聚了50多位中国汉字水墨国家交流高级创作家的水墨艺术作品,既展示了当代书家对古代经典文化的完美诠释,又融合了现代艺术创作的时代气息。展览时间为2018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                                                                        
日期:[ 2018-10-30 ] 阅读:5094
《枕语——中国古代瓷枕展》开展
    8月1日,“枕语——中国古代瓷枕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三楼南厅特展一厅开展。展览由中国文字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主办。         枕是人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卧具。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中的枕包含瓷、玉、石、铜、木、皮、布等各种不同材质。隋唐是瓷枕的草创时期。宋金时期,瓷枕艺术进入全盛,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登封窑等众多窑系都有生产瓷枕,出现了兽形枕、腰圆形枕、长方形枕、八角枕、如意形枕、枕面出檐的长方形枕等众多造型。元朝以后,瓷枕生产渐趋衰落,至20世纪最终淡出历史舞台。因此,中国古代遗留最多的是以陶瓷枕为代表的硬质枕头。         像瓷枕这么硬的枕头,古人真的会用来睡觉吗?据考证,最早的瓷枕出现在隋代,专门作为陪葬使用,唐代之后,瓷枕发展成为日常实用寝具,置于床榻之上。若是夏季,瓷枕冰凉清透,适合用来纳凉消暑。瓷枕是硬枕的一种,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睡硬枕的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创立者钱镠。他勤于军政,为保持警惕之心,以圆木作为硬枕,如果睡熟头就会从枕上滑落,立刻惊醒。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之句,其中的“玉枕”,指的就是瓷枕。           瓷枕的使用方式并非直接将后脑勺枕于其上,而是把脖子枕在上面,凉爽之余,还可保持发髻不乱。或者以手支颐,斜靠在瓷枕上,也是不错的休憩方式。除了作为寝具的瓷枕以外,还有一类体型较小的瓷枕用于诊脉,称为脉枕。     1992年,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收藏了香港著名文物鉴藏家杨永德伉俪捐赠的陶瓷枕200余件,此后经由不断征集,现藏枕700余件,是国内博物馆甚至是国际博物馆之最。此次展览展出了110余件馆内藏枕,以瓷枕为主体,将枕的历史、枕上诗书画、枕上故事和枕中技艺向观众娓娓道来,讲述那些湮没已久的历史记忆。     本次展览时间截止至2018年11月1日。 
日期:[ 2018-07-31 ] 阅读: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