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展览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展览 | 最新展览
拓之魅 墨之香——洛阳古代碑志拓片及文物展开展
    4月18日,“拓之魅 墨之香——洛阳古代碑志拓片及文物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三楼特别展览一厅开展。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程永建为我馆工作人员和观众解读本次展览。东汉建宁二年肥致碑名相狄仁杰撰文书丹的墓志北宋名相富弼墓志棺盖司马光撰文颜真卿所书墓志张旭所书墓志刘墉所书碑文展厅局部  4月18日,“拓之魅 墨之香——洛阳古代碑志拓片及文物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三楼特别展览一厅开展。展览由中国文字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偃师市文物旅游局、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协办。本次展览展出从洛阳出土的历代碑刻、墓志拓片中精采慎择百幅,时代从东汉至民国时期。展出的拓片中不仅有东汉建宁二年肥致碑、西晋壁雍碑、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志、名相狄仁杰撰文书丹的墓志、北宋名相富弼墓志等皇亲国戚、国之重臣的墓志,也有反映世俗生活的贵族、百姓墓志,更有唐代大书法家“草圣”张旭、“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徐浩等大家所书墓志,还有明清时期书法大家王铎、刘墉等人作品,民国元老章炳麟、于右任、吴昌硕等三人撰、书、篆盖的墓志,被称为民国时期“三绝”墓志。同时,还展示了部分洛阳地区出土汉代带字陶仓等文物。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程永建介绍说,习总书记号召“让文物活起来”,一个是让库房的文物与观众见面,另一个就是通过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进行文物的展出。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一同举办了本次展览。本次展览分为汉魏风骨、盛世华章和妙笔梦录三个部分,选取了洛阳考古出土的从东汉到民国时期的碑志拓片近100幅,另外还包括一些带有文字的陶器,时间跨度有1000多年。通过墓志碑刻的出土文物,既可以对历史进行补充,也可以进行更正,是研究和复原中国古代历史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同时墓志碑刻也是书法艺术的宝库,通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到中国文字发展的脉络,对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字具有很大的帮助。  洛阳作为千年帝都,曾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近代以来,洛阳发现、出土的历代碑刻、墓志数以万计。这些碑刻、墓志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历史地理、民俗世故、中外交往、民族关系等等,从中可以看到历史朝代的更迭、兴衰。同时,碑刻、墓志更是一座表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汉隶魏碑,唐宋楷书,无不精妙,蔚为大观。一幅幅拓片,一个个人物,一桩桩事件,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记录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走近展览,您将感受到汉魏风骨、盛世华章、妙笔梦录之拓之魅、墨之香。本次展览时间截止至2018年5月18日。
日期:[ 2018-04-17 ] 阅读:6455
砖画青史——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藏宋金雕砖展开展
   11月10日上午,砖画青史——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藏宋金雕砖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三楼南厅开展。     观众在壁画前驻足参观。     观众仔细观看砖雕图案。     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          11月10日上午,砖画青史——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藏宋金雕砖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三楼南厅开展。此次展览由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共同举办。      大约十世纪末至十三世纪的宋金时期,河南、山西、河北等中原地区流行一种仿木结构雕砖壁画墓。墓内的砖雕、壁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用砖雕假门假窗、家具桌椅、宴会美食、乐舞杂剧、车马出行等,营造主人出生前的生活环境,即仿阳宅建阴宅,来表达后辈子孙“永为供养”的孝心。洛阳一带就发现了多座这一时期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其中以关林庙北宋墓和史家屯金墓两座最为精彩。      本次展览就以此二墓中的雕砖为主,辅以同时期其他墓葬的雕砖和壁画资料。展览分为永为供养、孝乃身本、美好祈愿三个部分,包括宴饮、乐舞、出行、日常家具和生活用品、“二十四孝”、婴戏、吉祥花卉等题材共计106件(套)精品,是了解宋金时期历史文化和习俗的珍贵资料。      展览时间截止到2018年1月16日。    
日期:[ 2017-11-16 ] 阅读:5046
雕刻百工 炉捶万物——福建博物院馆藏雕刻文物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
  7月13日上午,雕刻百工 炉捶万物——福建博物院馆藏雕刻文物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     展厅局部。     展厅局部。     玉雕。     牙雕。     木雕。     木雕。         7月13日上午,雕刻百工 炉捶万物——福建博物院馆藏雕刻文物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是福建博物院和中国文字博物馆两馆进行的文物交流展,是两地文化的一次重要交流。     中国的雕刻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民就从石器的制作过程中获得雕刻技术的训练,并孕育出对雕刻艺术的创作和审美观念。结合文献资料与考古发掘可知,先民在原始社会中已运用大自然中的石、玉、牙、木、骨、角等材料,制作出实用性或装饰性的器物。明代以前,雕刻工艺迭有兴衰,明中叶以后发展成独立的艺术门类,雕刻技艺日精月益,最终得到“仙工”的赞誉。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厚的地方人文特色,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千百年来,福建历代不乏能工巧匠,并逐渐形成以雕刻、陶瓷、漆器等为代表的地方工艺美术,诞生出一大批享誉海外的工艺珍品。     本次展览汇集了包括石雕、玉雕、牙雕、木雕等在内的122件(套)雕刻艺术作品,既代表中华民族的共性风格,又凸显浓郁的地方特色,凝聚着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展览分为石雕艺术、玉雕艺术、骨角牙雕艺术、木雕竹刻艺术、果核根雕艺术和金属雕刻艺术六个部分,文物历史跨越先秦至近现代。观众可以在展览中看到南宋寿山石雕舞俑、明叶向高白玉镂雕水仙花顶发簪、清莆田工透雕黄杨木字画凤镇、民国林清卿刻山水人物板溪田黄天然扁方章材等文物,引领观众充分感受古今雕工们的情感和理想,尤其是那种沉默中雕刻百工、造化万物的张力和雕刻人生的神奇的艺术魅力。展览时间截止至10月8日。
日期:[ 2016-07-12 ] 阅读:4719
《千年瓷都》江西省博物馆藏景德镇古代瓷器精品展 在我馆隆重开展
3月12日上午,《千年瓷都》江西省博物馆藏景德镇古代瓷器精品展在我馆三楼南厅拉开帷幕。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俊国参观展览并与江西省博物馆布展人员交流。       3月12日上午,《千年瓷都》江西省博物馆藏景德镇古代瓷器精品展在我馆三楼南厅拉开帷幕。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俊国参观展览并与江西省博物馆布展人员交流。     江西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建平正在展厅现场讲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历史。     观众现场参观。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精品瓷器展局部。         3月12日上午,《千年瓷都》江西省博物馆藏景德镇古代瓷器精品展在我馆三楼南厅拉开帷幕。据悉《千年瓷都》展精心挑选的一百件(套)古代景德镇瓷器展示历代景德镇瓷器的精品佳作。通过这个展览,观众在欣赏古代景德镇瓷器艺术精粹的同时,也能了解灿烂辉煌、底蕴深厚的景德镇瓷器发展史,领略古代江西人民创造出的瓷器文化,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展览时间截止至5月20日。     江西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建平表示,景德镇瓷器代表中国瓷器的发展特点,这次特别挑选的百余件历代精品瓷器,反映了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历程,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安阳甚至河南的观众感受到景德镇瓷器文化以及中国瓷器的魅力。     景德镇以瓷业兴镇,历代烧制的瓷器,数量大,器型多,品种繁,釉色丰,雕塑巧,工艺精,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郭沫若曾写诗赞叹“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据窑址遗物调查,景德镇唐代可能就已开始烧瓷。五代时期,景德镇瓷器崭露头角。宋代景德镇瓷业蓬勃兴盛,与北方的磁州窑、耀州窑,福建的建窑争相斗艳,产品远销海内外。元代景德镇瓷器生产发展迅猛,成就非凡,名冠天下,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并创烧了釉里红、卵白釉、红釉、蓝釉等品种。景德镇自元代起设置“浮梁磁局”,烧制“贡器”。明清两代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景德镇由此成为我国的制瓷中心,瓷业发达,贸易昌盛,与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镇。民国时期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绘名家,竭力把诗、书、画、印与制瓷工艺完美地融为一体,形成了新的瓷艺流派,对近现代景德镇彩瓷具有较大影响。
日期:[ 2015-03-11 ] 阅读: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