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 甲骨学堂 | 研学活动
中国文字博物馆暑期活动“国潮奇妙营”开始报名
  走进“国潮奇妙营”,踏上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无论是活字印刷的匠心独运,还是古籍装帧的巧夺天工,亦或是古法造纸的伟大发明,都将让你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不仅如此,国潮奇妙营还将带你沉浸式探索文字背后的故事,演绎皮影戏里的古人智慧,体验传统拓印的墨香传承。 这个夏天,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彩内容抢先看 印刷传文明 墨香活字坊 印刷术的出现,让文字传播更加便捷、久远,营员们一起亲历千年文明的印迹,欣赏古代工匠雕刻出的细腻线条,感受雕版印刷的匠心独运,体验宋代毕昇活字印刷带来的文字魔力。在非遗技艺实践中,与历史对话,感受文字在传统技艺中跃然纸上的乐趣。 字书承千载 书籍巧装帧  文字载体历经陶器、甲骨、简牍、帛书、纸张等数次变化,纸张的出现使珍贵的历史与知识得以流传至今。一本本字书的流传让文字演变历程被记录,而古籍的装帧技术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走进“书籍巧装帧”,一起体验穿针走线,将散落的书页整合缝制,见证一本书的诞生,古风线装本在向你招手。 造纸传世界  快乐小纸匠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张纸是如何制作而成的?造纸术的奥秘等待着每一位小工匠去揭开。在博物馆展厅里了解造纸工艺,化身快乐小纸匠,体验从选材、捣浆到抄纸、晾干的古法造纸流程。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古老技艺的精妙,感悟中国人民的智慧与伟大,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深刻理解每一张纸背后的辛勤不易与自然的馈赠,在心中播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种子。非遗皮影戏  小小手艺人   非遗奇遇,光影交错,我们将共赴一场皮影制作的时光旅行。小营员们一起体验亲手雕刻千年文化的传承,学习从选皮、画稿、镂刻到敷彩的每一道古法工序,制作完成后进行皮影表演。期待你们一起裁剪历史,舞动光影,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延续至下一个明天! 拓片观艺术  拓印载墨香   每一张拓片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笔墨香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你不仅能亲手体验传统的拓印工艺,还能在墨香四溢中感受到千年文化的独特韵味。孩子们,当你看到原本在甲骨或瓦当上的图案文字清晰地呈现在纸上,你会不会觉得很神奇,期待你来感受那种亲手创造的成就和惊喜。 字里乾坤:游戏解文字   “字里乾坤”数字化体验展以字形说解作为知识的支撑、以体验互动为具体呈现方式,营造探索、体验、互动的空间形式,让汉字自己说话,利用全息投影、数字体验、AI换脸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手段,让学生不再单纯地“看展览”,而是在参与中“体验历史,感受真实”,获得视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沉浸式”体验。孩子们沉浸在文字的浩瀚海洋中,观察、感受、探索“字里乾坤”展现出来的文字奇妙世界,领悟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独特文化魅力和无尽智慧力量,从而让孩子们对中国文字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开启一场充满新奇与收获的文字探秘之旅。 活动安排营期三天,在营时间9:00—17:00含两顿加餐、一顿午餐第一期:7月8日—7月10日第二期:7月15日—7月17日第三期:7月22日—7月24日第四期:7月30日—8月1日第五期:8月5日—8月7日第六期:8月12日—8月14日咨询电话:15903729556 欢迎扫码咨询 
日期:[ 2024-06-21 ] 阅读:822
喜报•中国文字博物馆“舞动的汉字”项目入选2023年度河南省博物馆“十佳案例”
推介评语:中国文字博物馆“舞动的汉字”项目,从古文字出发,用动画、解字诗和甲骨文韵律操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阐释造字本义、讲述汉字的演变过程,同时配合多种互动形式,实现了博物馆资源和甲骨文资源的活化利用,是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课程相结合的创新案例。  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加深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汉字的理解和认识,实现甲骨文等古文字的活化利用,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一直在深度探索的课题。“舞动的汉字”社教案例主要面向国内外青少年群体,从文字出发,以文物为依托,用动画和解字诗的形式讲述汉字本义和演变过程,辅以多种互动形式,通过馆内馆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传播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和民族自信。  “舞动的汉字”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字专题的优势,整合汉字研究成果,着手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探寻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了解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案例设计三重“穿越”:首先穿越到商代,利用三维立体互动电子设备展示3000多年前商人的占卜和社会生活,了解汉字的源头;接着穿越到20世纪初,利用考古设备感受以殷墟发掘为起点的中国考古;最后回到现今科技社会,利用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和老师一起互动游戏,感受汉字魅力。三重穿越可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专业“道具”贯穿全程:案例配备有多种教具,青少年可以亲手触摸甲骨进行“占卜”,考古“发掘”甲骨,利用数字设备体验甲骨文游戏。通过这些逼真的专业“道具”,形成真正的体验+探索的求知方式,对博物馆资源进行了活化利用,拉近了学生与汉字的距离。融合韵律操“舞动”汉字:案例第一次大胆地把汉字与韵律操联系起来,打造出“舞动的汉字”。在案例中,汉字不仅可以用人体表现出来,还可以随着韵律舞动起来。在使大家耳目一新的同时,感受焕发新颜的中华基因在韵律操中的流动。直达贫困边远地区:将汉字文化送到贫困和偏远地区的学生身边去,是案例的另一大特色。为配合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把“舞动的汉字”送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先后走进陕西子长县、广西百色、广西右江、新疆巴里坤县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和革命老区的学校,为44000多名青少年送去汉字特色课程,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拓展海外传播渠道:该馆参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共同举办的“2022年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欧洲国”活动,利用“直播+录播”形式,通过“舞动的汉字”案例宣传汉字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吸引国外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  “舞动的汉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推广性强,普及度高。该课程已作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常态化项目实施开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河南省文化旅游厅官网、安阳电视台、安阳日报、潇湘晨报、云上安阳、大象网均有报道,社会评价和认可度极高,实现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高效融合。 “舞动的汉字”在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随着案例的不断提升和推广,必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做出更大贡献。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体义    责任编辑:温小娟    文章转载自河南日报客户端 
日期:[ 2024-02-27 ] 阅读:1307